湖南日报通讯员 乔楚涵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
七月的阳光透过平江县颐华学校的林荫道,洒在戴立军的身上。作为颐华学生科学院院长、督学,他见证了颐华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刚刚荣退的他,眼中仍闪烁着对这所学校的热忱。
回望颐华这五年的不凡岁月,细品其间经历的点点滴滴,颐华究竟凭借怎样的精神内核与卓越方法,在风雨兼程中得以披荆斩棘,最终实现品牌塑造、特色凝练、教学成就、规模发展等诸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?
走进颐华,一起来见证这所学校五年间书写教育奇迹的“幕后故事”。
高远格局,是驱动跨越发展的核心密钥
“高远格局是卓越领导力的灵魂,是成就伟大组织不可或缺的基石。”戴立军说。对颐华而言,正是这份格局决定了颐华发展的“天花板”高度。
颐华自办学之始,在彭荣宏的带领下,结合颐华实际,融合湖南师大附中与长郡中学的办学资源,应用彭荣宏成功创办多所学校的成功经验,采纳专家学者的合理意见,制定了学校“1358”学校发展规划,提出了“为了明天的你”的办学理念、“现代化、有特色、高品质、很幸福”的办学愿景等一系列战略性决策,为颐华的发展指明了航向、锚定了目标。
正是这样的格局引领学校穿越了学校发展中的不确定性,坚定了长期价值,遇到困难时能做出适合校情的明智与坚韧决策,营造出学校创新、开放、协同的办学环境,成就了颐华的卓越与跨越式发展,同时也避免了由于一时成功而坠入内耗、短视、安于现状的困境。
深耕教学与课程,是抵达卓越彼岸的双轮驱动
要成就良好的教育事业,唯有用良法,方能保证教育过程精进,方能成就教育善治。
针对颐华师资队伍现状,学校采用以老带新、外引内培、迭代升级、压实责任等深耕细作的教学培养方式,锻造出了一支敬业、乐业、专业、敬业的教师队伍。
而在课程建设上,颐华以丰盈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素养“活水”。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,颐华的校本课程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,又深化学校特色品牌。学校创新管理机制,成立“三院”保驾护航:教师研究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,国学研究院弘扬中华文化以厚植家国情怀,学生科学院培育科学兴趣;同步设立科创中心,推动小初高创新教育一体化培养;组建STEM中心,通过实践、研究、答辩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。
颐华涵盖的其他校本课程建设还包括养殖、体艺、文学、外语等门类,已形成以“三色”文化为底蕴,以“养心、养言、养智、养体、养趣、养行”等“六养”为主要内容的“颐养芳华”校本课程体系。
颐华特色教学与课程相辅相成,共同滋养学子成长,助力颐华迈向教育卓越。
团结拼搏,是铸就辉煌成就的精神引擎
“团结是颐华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精神源泉。在这里,团结是融入日常的生动实践。”戴立军感慨道。
在颐华,学校领导与教职员上下协力、老师与学生互信互助、教师之间同行共进。这份根植于心的团结之力,凝聚成颐华攻坚克难的磅礴动能,铸就了桃李芬芳的卓越篇章。
校长是学校发展的“引导者”,校长的拼搏是一种领导力、感召力、凝聚力、生产力。“我觉得聆听彭荣宏校长的开学工作报告是一件开心事。彭校长的报告总是能适时回应我们的关切,把话说到心坎上”颐华学校的老师们这样评价。对于他们而言,开学工作会是暖心会、同心会。
老师们的拼搏则体现在对待工作的自觉与对学习的追求之中。校内老师自主自觉观课议课蔚然成风,不少青年老师坚持听好师傅的每一堂课,时间冲突时就录下视频以备后续研讨。此外,老师们深谙学无止境、寸有所长、博采众长的道理,积极参加到学校组织相关课堂教学范式活动中。
正是颐华人的这种团结拼搏,才铸就了颐华的发展与辉煌。
衣食住行,是筑牢育人沃土的坚实后盾
古语云,衣食是父母、民以食为天、安居能乐业、道路通方百业兴。
颐华为每位老师免费提供秋夏工装,配备手提电脑,方便了老师的工作,也督促了老师的学习。每月的十五日,学校会将老师的月工资按时发放到位,从无拖欠报酬现象,极大地增强了老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安全感。
学校的餐饮是免费的。早餐花色多样,中晚餐是七(八)菜一汤的自助餐。老师们按需取餐,做到了不限量,吃饱管够。就餐时就像一个大家庭PARTY,大家比邻而坐,大快朵颐,餐厅里洒满欢声笑语。节假日学校的慰问也会如期而至,老师们能收获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关照。
学校为老师们提供住宿,配齐了一应家具、铺盖,拎包入住已成颐华常态。
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支撑,是稳定军心的良心工程,颐华的后勤工作成为了筑牢育人沃土的坚实后盾。
短短五年时间,颐华发展到学生5000余人、教职员工600余人的规模。颐华不仅教学质量高位攀升,可圈可点,而且学生参加学科奥赛也亮点纷呈:1人次获得全国银牌,2人次进省队,17人次斩获省一等奖,改写了平江县高中学生学科竞赛历史。2025年开始,颐华还全面托管了长沙市恒定高级中学,开创了基础教育界的新样态,树立了湖南基础教育民办学校的新高度。
这些卓著斐然的硕果让口碑口口相传。“这份滚雪球般壮大的认同感,不仅为颐华注入了不竭的发展动能,还成就了颐华这张闪亮的教育名片与这块厚重的教育品牌。”谈及此,戴立军满是欣慰。
“龙游险滩不被困,搏风打浪舟不覆,想想颐华这五年也真不容易。”值此荣退回望之际,戴立军对颐华满是留念。或许正如他所介绍的,当一所学校把“格局、深耕、团结、温暖”刻进基因,它的未来,早已写满无限可能。
责编:杨斯涵
一审:杨斯涵
二审:余蓉
三审:黄京
来源:湖南日报